长期以来,由于片面夸大了矿物填充在降低塑料制品成本方面的作用,一些生产企业在建厂之初陷入成本计算的误区,导致低品位塑料填充母料小企业一哄而上,其结果不仅生产企业没有得到预算利润,而且劣质产品的流通影响了填充企业的信誉。矿物填充量控制在什么范围内才能创造出最佳性价比,目前未见确切定论[6]。笔者与咸宁市塑料厂合作,从经济学的角度探讨碳酸钙矿物填充塑料制品的成本核算问题,为合理开发填充制品提供指导。
填充塑料成本的计算,应以最终的填充塑料制品的体积成本为考核指标。理由是塑料制品的销售是以个数(如玩具、盆、桶等)或使用面积(如薄膜)为计价单位,即使目前仍有企业将塑料薄膜、扁丝、打包带等按质量(市面上称重量,下面一律称重量)计价销售,但由于矿物填料密度大大高于塑料树脂密度,导致单位重量填充制品的使用面积或长度小于纯塑料制品,以同样价格出售就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而消费者经过一番比较之后,必定压低填充制品价格。因此,以重量成本法核算填充塑料的经济效益是不科学的。本课题将碳酸钙在活化、造粒过程中发生的成本分摊到填料本身,以最终产品的体积成本为核算依据,客观、真实地评价填充塑料制品的经济效益。
由表1可知,随着碳酸钙填充量增加,单位质量薄膜的面积减小。这就是说,填充塑料成本的降低必须足以抵消薄膜面积的减小,才可能有经济效益。碳酸钙密度为2.61g/cm3,树脂密度0.91g/cm3。密度数据可以用来计算填充塑料体积,而体积成本核算需要知道碳酸钙活化、造粒所增加的成本。酸钙活化过程成本增加主要是偶联剂消耗和电力成本两部分。
碳酸钙和载体树脂在造粒过程中的成本增加主要是电力消耗,由于载体树脂在今后的加工过程中仍能正常发挥作用,故增加的成本只分摊给碳酸钙。造粒机组总功率80kW,平均12h制造1t母料(含碳酸钙80%)。母料造粒成本分析见表3。碳酸钙填充塑料的成本近似由两部分构成:树脂和碳酸钙,而碳酸钙的成本又由碳酸钙初始成本和活化、造粒成本构成,在前述处理中,活化、造粒成本已经分摊到碳酸钙本身,问题得以简化。树脂售价按11000元/t计算,填充塑料成本分析见表4和表5。
由于铝酸酯价格低于钛酸酯,当填充比例相同时,采用铝酸酯为改性剂成本还要低些。对于表1提到的碳酸钙(钛酸酯活化)填充薄膜,以单位面积计算的成本如表6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