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得正名、质检总局拉开大检查家序幕。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在京召开媒体通气会,介绍关于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以下简称发泡餐具)生产状况与最新政策。中国塑料餐具联席会议办公室与国家质检总局执法督查司日前开会达成共识,成立中国塑料餐具联席会议质量协查部,下设华东、广东、华北东北、西南中南西北4个协查组,协助企业属地质监局对当地生产发泡餐具企业进行常态化协查、举报,以严厉打击使用假料、废料、回料生产一次性发泡餐具的违法行为。目前,列入首批打假地区的打假工作已正式拉开序幕。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今年5月起解禁,重获合法身份,然而围绕着它的质疑声仍不绝于耳。国家发改委、质检总局、工商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以及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绿色包装专业委员会、中国包装联合会塑料制品包装委员会等5家协会日前首度联手,共同澄清有关一次性发泡餐盒消费的5大误区,为其“正名”。
据专家介绍,当前,发泡餐具“解禁”重返市场,社会上关于产品“有毒有害”的讨论甚嚣尘上。对此,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理事长钱桂敬表示,应以科学的态度正确看待发泡餐具重返市场,首先应科学看待聚苯乙烯发泡餐具,其无毒无害,是绿色环保产品。多国研究机构都曾就此问题做过测试,已明确澄清:一次性发泡餐具二聚体、三聚体不具有扰乱人体内分泌的雌激素性质。当然,任何产品都要正确使用,如果把发泡餐具用水煮、用微波炉加热,它肯定会坏。聚苯乙烯不耐高温、不适用于微波炉,因此只要打包食品温度不超过70℃,在合理使用的情况下,就不会产生有害物质。产生二噁英需要同时具备3个条件:含苯环的物质和含氯、溴一类物质同时存在;温度在300~400℃以上;有金属催化剂存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只含有苯环这一个条件,所以不可能产生二噁英。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发泡餐具观点争论的迷雾渐散,加上国家相关职能部门明确其监管职责,接下来的重点工作就是坚持与时俱进与常态化管理,不断改进食品包装标准与按标准执法检查。
“主管部门应及时跟进补充、修订标准,明确替代标准。坚持按标准执法检查,将不定期的临时检查改变为常态化检查。”李沛生建议,发动授权同行业企业、社团组织协助执法检查,并设立协查员制度。据专家介绍,双酚A是聚碳酸酯、环氧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单体,它和苯乙烯不属于同一类物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内不含双酚A的结构,也不可能沾染双酚A的杂质,因此上述观点纯属无稽之谈。早期的发泡餐具以氟利昂做发泡剂,对臭氧层有危害,但我国目前氟利昂发泡剂已被丁烷、戊烷替代,因此不会对大气层造成破坏。要减轻一次性发泡餐盒带来的“白色污染”,回收再利用是关键。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理事长钱桂敬表示,目前,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能生产画框、相框、建筑保温材料、办公用具等多种再生产品。下一步我国将建立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回收再利用体系,加强再生产品的开发应用,令“白色污染”现象不再出现。